当前位置:文玩探寻之旅 >> 收藏百科 >> 崖柏 >> 详情

崖柏瘤疤料为何被誉为“木中舍利”?


2025-07-09

崖柏瘤疤料被誉为“木中舍利”,源于其稀有性、独特形态及其承载的文化与自然价值。以下是详细解析:

1. 形成条件苛刻,自然稀缺

崖柏瘤疤是崖柏在极端环境下(如悬崖峭壁、干旱、虫蛀、雷击等)应激生长的产物,树体为修复损伤分泌油脂形成瘤状结疤。其形成需数百年甚至上千年,自然存量极少,与佛教舍利般珍贵罕见。

2. 纹理玄妙,艺术价值极高

瘤疤料切面呈现鬼眼、雀眼、火焰纹等奇特纹理,层次深邃如漩涡,兼具抽象与写意之美,被誉为“木中水墨画”。古代文人视其为“天工造化”,与舍利象征的“佛法结晶”异曲同工。

3. 药用与灵性寓意

崖柏本身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被记载有安神、抗菌之效,瘤疤部位油脂富集,香气持久。佛教文化中,舍利代表修行成就,而瘤疤料被赋予镇宅、聚气养生的寓意,成为精神信仰载体。

4. 历史与文化沉淀

明清时期,瘤疤料已是皇家贵族追捧的珍品,用于制作笔筒、摆件等文房雅器。其历经风霜不死、枯木逢春的特性,与舍利“涅槃重生”的哲学相呼应。

5. 现代收藏市场的追捧

优质瘤疤料市价可达每吨数十万元,纹理越密集价越高。因资源枯竭且不可再生,2010年后被列为保护植物,存世老料更显珍贵,地位堪比文物。

补充知识:真伪鉴别需注意天然瘤疤的油脂线自然流畅,而人工压制的纹理呆板;养护时需避光防裂,定期以棉布盘玩保持油润。崖柏的植物学名为“侧柏”(*Platycladus orientalis*),与柏科其他树种相比,其瘤疤结构更为致密。

标签:崖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