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文玩探寻之旅 >> 玉石百科 >> 和田玉 >> 详情

如何分辨和田玉与俄罗斯玉?


2025-07-02

和田玉与俄罗斯玉的区分可从以下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,结合矿物学特征与市场经验,具体如下:

如何分辨和田玉与俄罗斯玉?

一、矿物成分与结构差异

1. 透闪石含量

和田玉(新疆料)透闪石含量通常≥95%,部分优质籽料可达99%,矿物成分纯净;俄罗斯玉透闪石含量稍低(90%-95%),常含少量方解石、磷灰石等杂质矿物,显微镜下可见矿物颗粒边界更模糊。

2. 结构特征

和田玉具典型的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,颗粒细腻(0.01-0.06mm),质地致密;俄料多见斑状变晶结构,部分山料可见"糖粒状结构",颗粒相对粗大(0.02-0.1mm),在强光手电下可见不均匀团块状透光现象。

二、感官鉴别要点

1. 颜色表现

- 白玉:和田白玉多呈暖白色(糯米白、象牙白),俄料偏冷白(瓷白、僵白),高白俄料常见"死白"感。

- 糖玉:和田糖玉糖色较薄(1-3mm),与白玉过渡自然;俄糖玉糖色浓郁(可达5mm以上),界限突兀,常见"酱油色"糖斑。

- 碧玉:和田碧玉黑点细小均匀,俄碧玉黑点呈块状聚集,部分含铬铁矿引发的金砂效应。

2. 光泽与油性

和田玉呈油脂-蜡状光泽,把玩后油润感增强;俄料多为玻璃光泽,抛光后虽亮但涩感明显,需频繁抹油维持观感。俄料切磨时易见"干涩崩口",而和田玉韧性更佳。

三、物理参数对比

1. 密度与硬度

和田玉密度2.95-3.17g/cm³(籽料多>3.0),俄料2.9-3.1g/cm³;两者硬度均为6-6.5,但俄料脆性更大,雕件棱角处更易产生细小崩茬。

2. 折射率与光谱

和田玉折射率1.60-1.62(点测1.61),俄料略高1.62-1.63;红外光谱中,和田玉OH吸收峰位于3676cm⁻¹更明显,俄料因含铁杂质导致峰形宽缓。

四、产地特征与市场鉴别

1. 皮色与毛孔

和田籽料毛孔细腻自然,皮色由铁质浸染(聚皮、洒金皮);俄籽料毛孔粗大,皮色多呈深褐色且浮于表面,常见机械抛光痕迹。

2. 内部特征

俄料常见平行排列的定向构造("水线"比和田玉更粗直),部分含针状阳起石包体;和田玉水线柔和不规则,优质料肉眼不可见结构。

3. 证书识别

正规检测机构会标注产地,但国标允许"和田玉"泛指透闪石玉。需结合备注栏参数:俄料常检出CaO含量偏高(>13.5%),FeO/Fe₂O₃比值与新疆料存在差异。

五、工艺表现差异

1. 雕刻反馈

和田玉延展性好,适合细工(如镂空);俄料易崩裂,大师作品多采用圆雕技法避让结构弱点。

2. 抛光效果

和田玉亚光抛光后仍显油润,俄料需高光掩盖结构缺陷,久放易发灰。

扩展知识

韧性测试:和田玉可加工至0.1mm厚度不裂,俄料通常在0.3mm即断裂。

紫外荧光:部分俄料在长波紫外线下呈弱蓝白色荧光(与方解石包体有关)。

糖玉成因:和田糖玉为原生铁染,俄糖玉多属次生氧化所致,实验室可测Fe³⁰/Fe²⁺比例区分。

掌握上述特征需结合实物对比,建议通过标准样品建立视觉记忆库。现代俄料经优化处理(如滚筒染色)后模仿籽料,需借助实验室大型仪器(如LA-ICP-MS)进行微量元素溯源分析。收藏级和田玉应同时考察玉质老熟度与皮色真实性,俄料顶级白玉虽白度出众,但缺乏新疆料的历史文化溢价。

标签:和田玉